澎湖的中午非常酷熱,不適合外出,回民宿休息睡到約三點。
出門時太陽沒那麼毒辣了,上次回金門太太差點中暑,這次較有經驗了。
往白沙方向走,準備回老家看看!
中屯座落在馬公和白沙間,用中正橋和永安橋連接,現在是風力發電的地方。
有一個小休息站,稱為風車小站,不錯的創意,但好像已經休業了。
前面島嶼稱為員貝島,退潮時可由沙港和鎮海徒步走過去。
漲潮時要到那,要到岐頭北海遊客中心搭船,鳥嶼島也在同方向。
由中屯遠眺白沙島
白沙島的由來據說是漁夫在海上,看見此島白色沙灘閃閃發亮而得名。
約10分鐘路程,看到鎮海社區,機車轉向村落前進。
記得老家面對大海,離海岸不遠,退潮時全家曾到海裡踩螃蟹。
踩螃蟹很好玩,退潮時螃蟹會躲在土堆裡,
當你踩到他時,他的螯會高高舉起採防衛狀態,人不移動他不會攻擊,
蹲下來,由螃蟹後方一把抓住,往水桶裡丟,
回家他將成為桌上佳餚。
但若你抓錯方向,或腳先移動,那你一定會被雙螯緊緊咬住,
保證你會在海裡大跳探戈!
這時眼瞎的大姑媽會去海邊抓珠螺醃製珠螺醬,成為最佳早餐配菜。
但是…事隔幾十年,我還能找到老家嗎?
在海邊兜了幾圈,靠著隔壁的門牌號碼,終於找到家了…
隔壁耆老返鄉過暑假,等東北季風起時再回台灣,
聽到父親過世消息,難過許久…
上圖:老家正面
下圖:老家背面
父親曾在澎湖任教兩年,住在這裡。
老家前院和大廳
看到塌落的老家,感慨不已,這裡是我血緣的發源地。
轉眼間我好像熟悉這裡的一切,也許有一天我會回來重建。
鎮海港全都姓陳,堂號潁川。
保存完整的澎湖傳統建築。
說個故事:
那次回澎湖,晚上和堂兄弟跑到這裡夜遊。
整個村落漆黑,大多數的村民都移居台灣了,
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,夜遊是很興奮的事情,
特別當時也是農曆七月…
一路喧嘩,玩水鴛鴦…
突然聽到:現在幾點了?
四處看看,沒看到人,繼續前進,
「現在幾點了?」聲音又傳了過來,
往樓上一看,一個阿婆坐在房屋平台,
這平台平時可曬魚乾,晚上可以乘涼…
可是夜黑的時候加上阿婆獨坐在屋頂,
聲音微弱,氣氛真是詭異…
「鬼啊!媽啊!」一群人大叫狂奔…
隔天還有人要去收驚。
頹廢的鎮海社區
豬圈和倉庫
上面這棟房子是知名小家電老闆回家蓋的
鎮海也有許多文人雅士,請看下面題字
這房子以前曾被用來拍電影,隔層都是木造的,很有特色
屋主當初在南洋經商有成,返鄉蓋的大宅